田埂读书正当时
发布日期:2012-04-11 分享
◇范黎平
说起读书,大家眼前浮现的,一定是陈设雅致的书房,案头摆着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一个带着眼镜的知识分子手捧书卷字字苦读。
作为一个“农家书屋”的图书管理员,我要告诉你,现在这样的形象已经不是绝对的读书主流了,现在,田埂读书正当时。
村里的农家书屋设立一年多来,已经积累近千本藏书,而农家书屋的电子档案里,也已保存下了四千余条借阅记录。这些书不仅给村民们带来了日常生活中简单而纯粹的快乐,更给人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
田埂读书,排忧解难不求人。比如说村里的老龚吧。前段日子,他着实有点烦心,走进农家书屋时,就是皱着眉苦着脸的。
他一进门就直奔农技知识图书专架,一面找一面嘟囔:“不吃饭……不吃饭……”。原来是家中一只快临盆的母猪突然不肯吃饭了,找兽医来看,却查不出毛病。眼看着母猪一日日掉膘,老龚心疼得也吃不下饭,忽然想起农家书屋里有许多有关养猪的专业书,便想来碰碰运气。
老龚在书屋里呆了一下午,一口气翻了几十本资料书,眉头渐渐舒展,最后一拍大腿说了句:“原来是这样!”几日后人们再看见老龚是,他已经是一副笑呵呵的模样了。原来他在书中查到了猪所患的病症,按照书中的指示对母猪作了护理。没几日,母猪就生下了一窝小猪,现在是“母子平安”。
“放在三十年前,我要是遇到了这样的事,只能扯着头发发愁。现在,我也是半个养猪老专家啦!”老龚逢人就这样说。现在,他有空就会来书屋里坐坐,看看来了什么新的资料书,家中的小猪越养越壮。
田埂读书,农民也能科研创新。与老龚一样爱来书屋坐坐的还有陈锦祥。这个老陈可了不得,他是村里有了名的“种子迷”,研究种子已有三十多个年头。他在自家田里搞稻种试验,成功培育了150个新品种水稻,开辟了一个精品层出不穷的“百稻园”。他和他69个品系的彩色稻,曾经多次走上《解放日报》、《新民晚报》、《东方城乡报》等等各大报纸的版面。
吸引老陈来书屋的,自然就是这里的水稻种植专业书了。他每次来总是随身带一个笔记本,边看边在上面抄抄写写。爱迪生说:成功需要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这句至理名言在老陈身上得到了再一次印证。他在看书间歇不经意地抬起头,瞥见我正在整理的报纸,一个“迎接建国六十周年”的新闻标题令他灵感迸发,回家后鼓鼓捣捣,几个月后,居然培育出了一个比普通品种提早一个月左右成熟的水稻品种,这种早熟稻收获的新米刚好能赶上“十一”国庆。其实,早在1996年,老陈就成功培育出10月初成熟的“国庆稻”,这次的“国庆米”又将这项纪录缩短了一周。老陈笑说,这是他向伟大祖国的建国六十周年国庆献礼。
田埂读书,读出“迎世博”新感悟。最近,农民画家曹秀文来书屋的次数也勤了。这个曹老师,早在三十年前就开始了农民画创作,现在已是全区小有名气的农民画家了。2008年,她带着自己散发泥土芳香的作品应邀参加英国艺术展,让那些欧洲人着实惊艳了一把。这次,她这个老画家遇到了新问题。
2010年上海世博会召开在即,大家都在以各种方式迎接这场盛会。金山农民画已经被确定为世博会礼品,曹老师就是全区接受此项任务的六名农民画家之一。她这几天正在构思画稿的酝酿期。那么,这些画该怎么画呢?是将旧作翻出来添上海宝或者世博会徽,还是重新创作,将世博精神融入创作的每一个环节呢?曹老师选择了后者。她由此成了世博图书专架前的常客,她说:“要好好“充电”,将世博会的主题掰开揉碎,将世博会的精神吃准吃透,才能真正把世博会画出来。”最终在曹老师以金山农民画独特的表现手法将“东方之冠”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世博吉祥物海宝、东方明珠电视塔、跨海大桥、金茂大厦、豫园、舞龙等世博元素和上海元素、民俗元素集中安排到了同一个画面中,整张画鲜艳明快,内涵丰富,主题突现。她还创造性地将画面布局设计成了圆形,并直接画在圆形黑陶盘上。金山农民画与黑陶都是散发泥土芬芳的金山工艺美术品,农民画与黑陶的结合,充分体现了“欢聚、沟通、展示、合作”的世博精神
这些,不过是我们村里老百姓读书用书的几个小缩影。每天都有许多人来书屋找自己爱看的书。除了专业书和工具书以外,大家也各有所好。小孩子喜欢故事书,年轻人偏爱文艺书,家庭主妇借的多是菜谱,老年人对养生书籍情有独钟。这些,都能在书架上找到。
农家书屋给村里吹了一股清新的文化新风,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同时,精神世界也同样充实。村里这几年,先进的生产技术有效推广,卫生保健知识广为普及,封建迷信渐渐被遗弃,赌博陋习成为过去。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读书,并不仅仅是正襟危坐做学问;读书,并不单单是“读书人”的专利。书可以为我们解决生活难题的“百事通”,书可以是我们探索学科时的“登云梯”,书可以是我们丰富学识的“充电器”。书让我们的灵魂高贵纯净,但我们不会忘记最简单也最直接的一个理由——书能给我们带来快乐。
推开沉重的书案,走出昏暗的书斋,到田埂边走走。天气好的时候,可以看见大树荫下,有孩子坐在地上津津有味地看着一本小人书。这个时候,你是不是很想也捧着一本书,坐在田边,嗅着泥土的芳香,消化前人智慧的成果呢?
(作者系金山区枫泾镇中洪村信息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