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海新闻出版网站

读书园地

让世界重新认识“Made in China”——《走进世博会——世博历史150年》读后感

发布日期:2012-09-03 分享

                                                    ◇ 魏国捷

    “农家书屋”是我业余休闲时候最喜欢去的地方,那里不仅能够打发我的业余时光,而且还给我带来了日常生活中不少有用的科学文化知识,就在前些日子我阅读了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的《走进世博会——世博历史150年》一书,这本书的出版为进入倒计时600天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增添了一抹浓重的节日氛围。
    从1851年的英国伦敦万国工业产品博览会至今,世博会已经走过了一个半世纪的历程。现在世界博览会(World Exposition)即将首次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举行。中国经历了改革开放30年,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引进国外制造业大国的先进技术,扎实而稳步的推进金融创新改革,继往开来,勇于进取,在前行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吸取经验教训,终于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当我看完《世博历史150年》一书我意识到世博会能够首次在一个发展中国家召开不是没有理由的。作为一个国内生产总值(GDP)世界前三位的制造业大国,被世界誉为“新的世界工厂”。随着我国的外贸总额的不断上升,我国的外汇储备升至世界第一。在刚刚举办的G20峰会上,中国也作为重要与会国出席。成功举办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APEC),2008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广交会,博鳌经济论坛等一系列重大活动。世界博览会在中国召开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中国上海也有能力办好这一届世博会。
    但是,纵观《世博历史150年》一书我还发现,无论是英国、美国还是日本要使自己成为制造业强国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们都经历过很多坎坷,他们的进步也是螺旋式上升的。而我们现在被称为“新的世界工厂”,不是因为我们的产品科技含量有多高,产品附加值有多大,而是因为我们的生产量大或者说我们生产规模大。
    几年以前我曾看过一篇报道,大体上是说中国人把自己辛苦种的树木,锯下来做成产品贴上“Made in China”的标签出口到日本,美其名曰出口创汇,拿到钱以后便去购买日本当时生产的录像机、VCD等产品。然而我们砍掉树木出口的究竟是什么产品呢?答案却是:一次性筷子。
    当然这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现在的中国也有不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前两年我们被国外认为是依靠着低廉的劳动成本优势,而并非依靠产品的质量、产品的科技含量取胜,相信在2010上海世博会上会有很大的改变。因为我们懂得了高科技产业链的重要性, 并在不断吸取国外包括电子信息、计算机、以及现代管理技术等方面的成果,并将这些先进产业链技术综合应用于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环节,实现了优质、高效、低耗、灵活的生产。
    当我翻阅《世博历史150年》一书时我了解到几年前的日本爱知世博会,展出的那可爱的机器人小姐,那种惟妙惟肖的样子,这其中蕴藏的多少科技含量。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不仅是一个向世界展示我们高新技术产品的契机,更是一个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的好机会。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我们来说意义是重大的,我们不但可以看到国外生产制造业强国的先进产品,还可以去思考他们先进的生产理念,他们产业的先进性,在全球产业链体系中的高端地位,更可以去思考有多高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可以让国人看到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我们不能否认这种差距的存在,只有通过不断的交流(世博会、广交会、经济论坛等),才能让我们去理解并掌握那些制造业强国的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和先进的管理。
    最近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关于这“两个中心”的意见我深深的感到国家对于上海所寄予的厚望。上海应该成为长三角的龙头,从而带动整个长江三角洲的发展。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国民素质不断提高,我相信中国在不久的将来一定可以从一个制造业大国转变为制造业强国,在“Made in China”中注入先进的技术和高额的附加值。相信中国终有一天,会让世界去重新认识“Made in China”。

                                                                 (作者系闵行区梅陇镇文化站员工)

Copyright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农家书屋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101624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