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海新闻出版网站

读书园地

变化

发布日期:2013-02-04 分享

                                                   ◇ 沈顾平

    小时候,在那段童年的岁月里,依稀记得童真的我,对着头顶上的广播,发出稚嫩的声音,不停地喊着:“妈妈、妈妈……”奶奶每一次都笑着看着我:“小笨蛋,妈妈是听不见你说的话的!”我总是瞪着两只大大的眼睛疑惑着: 妈妈的声音就在广播里,为什么我听得见,妈妈就听不见我?
    那时候,母亲是一位村播音员,在我隐约的记忆里,还能记得那个小小的阁楼里,有一台老式大大的收音机,一个我怎么也搬不动的话筒,固定在掉了漆的桌面上,一个破旧的书架上,书寥寥无几,却横躺着好几叠手稿,那是母亲每天的必修课,她每天都通过这个小小的话筒传送着最新的信息。村里的人们总能听到母亲亲切的声音,听到那一篇篇动人的故事,一则则新闻,一些农村最新的时事,这便是那个时候最流行的学习方式,也是为农村建设铺设了一条走出农村,走向城镇的道路。而那个时候的我,还喃喃学语,只是每一天一遍遍重复着对着广播,喊着母亲,却并不知道这一段在将来成为我最好的记忆。
    我慢慢成长着,终于明白了奶奶当初的话语,而这个时候,我却不再听到母亲的声音,广播在那边小小的阁楼里“退休”了,设备还在,却渐渐地生锈。母亲不再做播音员,而村里的广播也不再播放,取而代之的是黑白电视机,外界的新闻在这个小小的十四寸显示屏上播放着。在我的印象里,我依稀记得那一排排长凳,那个时候电视机还算是奢侈品,并不是每家每户都能拥有,到了傍晚是最热闹的时候,搬着长凳坐在有电视机的村民家里一起观看着,就仿佛是放着大屏幕的电影,条件艰苦,却异常温馨。看着电视里的新闻,不断话唠着,你一句我一句地争论着,人们开始议论起时事政治、国家大事……
    当我的记忆开始慢慢地变得完整,农村的建设也变得“清晰”起来,而人们的知识面也开始不断地扩宽,每家每户都买上了电视。走出农村的小青年们,回来都神气活现的,不断地说着外面的世界多大、多好。我记得,那个时候,大伯从上海带回来一本电工的书,苦心钻研,还当作宝似地翻来覆去,睡觉都不敢放下,生怕丢了。
    而如今,当我再回想往事的时候,觉得之前的这一切都是那么不可思议,就像一个梦,这个梦一做做了二十几年。这二十年,世界在发展,城镇在发展,农村在发展,似乎什么事都变得轻而易举,每一次村长每家每户发送报纸的时候,我都能够想起我喊着广播里母亲的事情,新闻还是新闻,只是传递的方式在变化,方式的改变,让人们更便捷更人性化地看到想要看到的新闻。而母亲村里那个简陋的广播室早已经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充满浓郁书香味的“农家书屋”,里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还有各种报纸杂志提供给读者免费借阅,母亲也由原先的农村广播员转变成了书屋管理员,每天她热情地服务于爱看书、热爱书的众多求知者中,让他们在农家书屋这片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获取最想要的东西。
    我相信,更科学、科技化的知识能改变命运,农村的生活会随着我们的改变将更加现代化,今天的一切也将成为未来最美好的记忆。

                               (作者系金山区金山卫镇钱圩幼儿园教师)

                                荣获2011年上海"农家书香"征文活动优秀奖

Copyright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农家书屋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101624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