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海新闻出版网站

读书园地

读书的乐趣

发布日期:2016-07-11 分享

                                             ◇ 刘   薇

        手轻轻拂过书架,她们静静地躺着,像是不屑于所有,却沉默地等待着我们,因为她们知道,从被放上书架的那一刻起,她们就成为读者的唯一,成为读者的密友。她们期待着我们能天天与她们柔声细语,接受她们思想光华的洗礼。
        也许,我是一个好友人,总在不经意间,走进她们的世界……
        午后的阳光中,总爱倒上一杯热牛奶,在书的海洋里沐浴,因为这让我心静,更让我心安。
        从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到《安娜卡列尼娜》、《羊脂球》、《红与黑》、《呼啸山庄》和《基督山伯爵》,从古代的诗词歌赋到现代的人物传记,她们都拥有着挡不住的光芒,闪耀着那思想的精气神,深深地吸引着我。难怪英国哲学家培根会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
        最爱的就是那些人物传记,摆在书架上,整整齐齐,五颜六色,让人赏心悦目,像是一片静谧的五彩海使我向往、心动。阅读他们的故事,分享他们的成功,就如同进行了一次睿智的心灵交流。阅读他们的故事,品味他们的人生经历,带给我们生命的真切感悟,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改变着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我总是把他们与自己联系在一起,感叹着命运,思考着现在,畅想着未来……
        书架的中间有三本装帧典雅质朴的人物传记,正如她们的为人那样美好纯净而又优雅深邃,这是民国时代具有过人胆识的吕碧城、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拥有“奇才异女”盛名的张爱玲。除此以外,我也钟情于那留恋于撒哈拉沙漠的三毛,和那语言温婉淡雅、如行云流水又如拂面春风的林徽因。
        最早接触张爱玲是读了白落梅的《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张爱玲的倾城往事使我赞叹和敬佩她的人生和她的气质。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王德威曾说过: 人人仿佛张爱玲。短短的七个字犹如一块石头坠入了平静的湖面,使我的心荡起圈圈涟漪。张爱玲笔下流淌出的世界远比她目光所及之处宽泛得多。一个人,行走于世间,必定感叹这世间的人情冷暖,所以,人人仿佛张爱玲。
        白落梅总爱八言命名,最早接触三毛和荷西也是读了她的《你是锦瑟,我为流年》。三毛的万水千山无须杜撰,不必虚构,她的一生就是最美丽的传奇。她说: 如果有来生,我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她的好,一半在文字,一半在她独特的生活方式。她满足了我们对自身的幻想——从撒哈拉沙漠的生活到与荷西的爱情。
        三毛与荷西一起去了撒哈拉沙漠,她的随性、固执使她想做什么就去做了,而林徽因却不会,她没有那么固执,所以也没有那么多的伤痕。姜雯漪的《林徽因传》让我邂逅了一个真正的林徽因,文艺界的“第一才女”,“中国现代建筑学的先驱”,从民国到现在,她的名字和她的人为众人称道。
        书让我学会做人,学会欣赏美。从书架上抽出她们,然后温习着熟悉的文字、美好的故事,这似乎已经是常态了。经常想着,我要做好我自己,然后我要做林徽因那样的人淡如菊,年华无伤;做三毛的随性浪漫,可以有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做张爱玲的才华横溢,像是开在悬崖上的一朵花,拥有独特的气质。
        程颐说:“久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王安石说:“贪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我愿做程颐笔下那个书虫,愿做刘向笔下那个书愚,也愿做王安石笔下的贪者和富者。
        书架右边的那本《苏东坡传》让我想起去上海书城的经历: 我和她的手都伸向了同一本书——《苏东坡传》,我们的目光在同一秒碰撞,紧接着相视而笑。后来,我们聊了很多关于苏东坡的故事,从陌路变成了志同道合的朋友。
        一排又一排,从《安妮日记》到《文化品格》,似乎每一本书都有着一个难忘的故事,是这一个个故事催促着我,让我汲取了精神的营养,让我有了无穷的力量。
        读书使我品味到了生活的美好,给予了我心灵的享受,一种别致的精气神享受,让我品味人生。我相信,无论是张爱玲、三毛还是林徽因,抑或是再久远一点的程颐、刘向、苏东坡,他们都会陪伴着我,激励着我,催我自新……

        (作者系金山区金山卫镇金卫村上海师范大学实验中学初三学生,本篇为上海选送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教育部“我的书屋,我的梦”农村少年儿童阅读活动征文作品)

Copyright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农家书屋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101624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