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海新闻出版网站

读书园地

匆匆那年

发布日期:2020-05-23 分享

                                            ◇ 陆红春

    春来了,虽还感寒冷,可是止不住往外走走的脚步。父亲说:“随我去老宅基地转一圈吧,那可是踏青的好去处!”于是父亲带着我,我带着女儿去领略春姑娘的芳容。
    去老宅的必经之路是一条四车道的柏油大道,那也是我每次开车回父母现在所住动迁房的必经之路,每次都习惯了它的开阔与平坦,却忘记了曾经的它不足3米的宽度,坑洼不平,凹陷的地方铺垫石子那都是一种奢侈。今天慢下脚步,不仅发现路宽了,路旁低矮的农村房也全然不见了,满目所见的都是连体别墅、高层商品房。路旁凌乱的杂草变成了品种繁多的绿化植物,路标指示牌都设计得颇为时尚,尽显城市的繁华。
    奉贤齐贤——见贤思齐,那是我儿时嬉笑成长的地方,父母那辈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那一代的我们梦想着看上彩电,坐上小轿车,不用地里干活的惬意生活,父母会说:“好好上学吧,只有那样,你才会出人头地,才会不种地。”对于成绩不好的我来说,那就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看来这辈子就这样和种地结缘了。后来的我,没有考上大学,却在改革的浪潮中径奔着闵行开发区而去。那时候进了合资厂,看着闵行的发展,想想奉贤怎么那么落后,没有开发,没有外资企业落户,难道同样称为上海,只隔了一条黄浦江永远就这样大的差别了吗?
    不,改革的春风扑面而来,从最初的闵浦大桥连接了奉贤和闵行,到现在的闵浦二桥和现在在建的闵浦三桥,5号线轻轨像巨龙一样贯穿黄浦江南北,发展的基本条件就是交通的便捷。
    1993年的一天,父亲打电话过来说:“囡,明天回家一次吧,要开会。”回家刚进村头,就听到了老宅要动迁的消息。要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房子、田地,对于父亲那一辈人,那就像要了他们的命一样,担心以后的住处、生活,心里难免嘀咕: 国家要我们这块地干吗?这些都成了他们的心病。可是不久,高高耸立的动迁房高楼,规划的土地变成了农业经济园区,田间小路变成了宽阔四横交错都能通的柏油马路,音乐喷泉、街心花园,一幅幅美景呈现在他们的面前。从此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年轻一辈可以有发展的企业可以去,退休的领着旱涝保收的养老金,父亲的话不再是真理,好好学习是硬道理,可是学习也并不是唯一的出路,我们的祖国给予了一代代人自由发展的空间,行行出状元,条条大道通罗马。
    “妈妈,妈妈!”思绪在女儿的叫声中被打断,回过头来,只见女儿指着在建的“南桥新城”问我:“为啥叫南桥新城呢?旧城在哪里呢?”“嘿嘿,傻闺女,旧城在,新城起,旧的在心中,新的在你眼中!”女儿似懂非懂,可是我想在她眼中和心中也和那时候的我一样,在幻想着我们这一辈想不到的生活,祖国的发展是催化他们梦想的摇篮!
                              (作者系闵行区马桥镇金星村委会干部)

                            荣获2018年上海“农家书香”征文活动优秀作品

Copyright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农家书屋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101624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