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海新闻出版网站

读书园地

腹有诗书气自华

发布日期:2020-05-23 分享

                                            ◇ 钱丽君

    “腹有诗书气自华”,按照今天的话来说,意思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自然是有气质。如何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那就是读书。我国古代,称赞有知识有学问的人,往往誉以“满腹经纶”“学富五车”的评语。“满腹经纶”,指的是一个人知识丰富;“学富五车”,指的是书读得多。“满腹经纶”是因为“学富五车”,“学富五车”才会有“满腹经纶”,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此,才会“气自华”。
    愚以为,“气自华”,至少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自信。“腹有诗书”,底气自然足,自信是必然的。二是明理。学能养识,所谓知书达理。三是淡定从容,豁达乐观。四是文明礼貌。五是举止得体,谈吐有度。六是善解人意,宽容大度,有思想境界。可想而知,一个人做到这个份上,他的气质能不好吗?
    走过了几十年风风雨雨,有着丰富阅历的老年人非常懂得: 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书是解惑释疑的良师——没有书的年代,一定是个混混沌沌、愚昧落后的年代,焚书坑儒的时代,必然是个野蛮的时代。人不读书,就缺乏知识,犹如鸟无翅膀、花缺养料、战士没有武器,纵有爱国之心,也难酬报国之志。如果我们达到了“除却读书都让人”的境界,人生中还有什么样的“坎”过不去呢?
    中国有许多古训: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活到老,学到老,学到老,学不了……
    古往今来,凡是成功人士,无不是博览群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自古以来,关于刻苦学习、勤奋读书的典故,举不胜举;关于勉励读书的诗句与格言,可以信手拈来。小时候,古籍中反映古人“秉烛夜读”“悬梁刺股”读书的画面,至今记忆如新、印象深刻。三国时东吴大将吕蒙因为发奋读书的缘故,才有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成语。
    曾记得,40年前我从部队转业到地方,从一名医务人员变成了政法机关的法律工作者,面对着完全陌生的工作环境,面对着频繁的岗位变动,新的挑战、新的困难,不断地考验着我这个已经脱了军装的老兵。为了适应新的工作,成为一个熟谙法律、称职的执法干部,我毅然走上华东政法学院法律自学考试之路。自考之路是艰难曲折的。已近不惑之年的我,家中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学习、家务三者之间好比交替进行的接力赛,使我几乎没有片刻喘息的时间。
    期间,我没能悠闲地坐在沙发上看一回电视,无暇上街逛一下商店,生活紧张得如同一根绷紧的弦。由于家中房子小、人口多,为了读书,屋顶平台成了我的书房,厨房成了我的课堂。为了读书,我把自己弄得“衣带渐宽人憔悴”的地步。然我无怨无悔,我明白这样一个哲理——学习永远也不晚;我懂得——不经一番彻骨寒,那得梅花扑鼻香;我深信——功夫不负苦心人。事实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我仅用两年半的时间,在全国统考中弹无虚发地攻克了法律系全部课程,取得了华东政法学院法律系的自考大专毕业文凭。通过读书,我有了扎实的法律理论基础,与工作实践相结合,才干的增强显而易见。
    在读书学习中,我领悟到: 读书,要持之以恒,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读书,要善于思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读书,要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我深深体会到,有书引路,使人志存高远,梦想从读书开始。读书,让人明白: 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书,教人正确对待成败得失,处优不养尊,受挫不短志;书,使你在人生转折的关键时刻,得以顺利“转身”;当你陷入低谷、困惑迷茫、百思不得其解时,书,会使你幡然感悟,豁然开朗……
    岁月如流,倏忽间我已是古稀老人。庆幸的是,我们这代人,生逢太平盛世,生活条件、医疗条件相对优越,生活丰富多彩,上海老年人健康长寿,平均寿命已超过82岁。所以,年龄不应成为老年人读书的障碍和理由,而应确立终身读书的理念,让读书成为一种爱好、一种责任、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
    在读书中不断完善、提升自我,做一个知识型老人,是我们这个时代老年人的追求和向往的境界。因为,知识型老人健康,懂得养生之道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知识型老人达观,洞悉世事,淡泊名利,知足常乐;知识型老人可爱,懂得互相尊重,互相包容,与人为善,助人为乐。因此,退休后我仍不改初衷,孜孜不倦,读书学习,并学会用电脑写作、发邮件等基本操作。
    数年间,我为社区编撰了《社区普法》《居民写作》《小溪》《晚晴心语》《家庭美德小故事》《上海人在南非》等书,以及撰写了《文化养老》等50余篇论文,一百余万字。大多数文稿先后被《解放日报》《报刊文摘》《支部生活》《新民晚报》《纵横》《上海滩》《剑与盾》《上海老年文艺》《上海老年报》《上海退休生活》《我们退休啦》等各类报纸杂志采用。同时,在参加市、区《改革开放40年》等各类征文活动,《老年人的金色晚年》《新上海惩腐第一案》《淡泊名利,顺其自然》等作品曾获得市、区特等奖和一等奖,《社区普法》一书,曾获全国优秀教材奖以及上海市优秀教材二等奖。
    在退休的日子里,在社区开展的各项公益活动中,我运用自己的业务专长,为居民提供法律、心理、医药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尽自己一点绵薄之力。
    读书,学习,写作,出书,教学,服务社区——成为我退休后老年生活的主旋律,我感到很充实、很享受、很快乐。真的,悦读人生,书香筑梦,老有所学,老有所为,才能老有所乐,才能老当益壮。
    “岁月已老人未老”,我爱读书,我爱生活,我奉献,我快乐,我健康!
                               (作者系松江区小昆山镇玉昆二村居委退休干部)

                                  荣获2018年上海“农家书香”征文活动三等奖

 

Copyright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农家书屋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101624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