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海新闻出版网站

读书园地

改开卌载话今昔

发布日期:2020-05-23 分享

                                            ◇ 顾纪荣

4    0年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但有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40年的光阴无一丝浪费,他在改革的岁月里只争朝夕。这位与时俱进的耄耋老人,就是原国家体改委副主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
    2018年,为了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长期从事政策研究工作的高尚全,所著的《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回顾与思考》由人民出版社在当年8月出版发行。这部近80万字的书籍,是他对中国改革开放40年作出的一个系统的梳理和回顾。虽然这是一套理论性的书籍,但自从我今年1月,收到他从北京寄来的签名书,打开来展读后触景生情。尤其是书籍里写到40年前“忙时吃干,闲时喝稀”的饥饿。40年前不管男女着装都是灰、绿色调。40年后难以想象当年骑着一辆自行车在马路上兜风、会吸引众人瞩目。这些吃、穿、行,对人们有着密不可分的事,我至今仍旧记忆犹新。
    我是1960年出生的农家孩子,可以说是改革开放经历者,也是历史见证人。40年前吃,几乎样样凭票供应。农民种出的粮、棉、油及农副产品出售给国家,甚至自己家里饲养的猪猡也不能随意屠杀,必须售卖给食品公司。我伲吃的粮、油,仅靠生产队里在收获时,根据政策规定按家庭成员年龄大小来分配的粮食。那时粮食十分紧缺,大家为了节粮,家家户户早夜喝粥,中午米饭则是加入大头菜或者红薯、麦片等粗杂粮。有时到了深更半夜我被饿醒,实在难受起床喝口水再入睡。尽管如此,我家到了每年三、四月份仍会青黄不接,只能与生产队里许多家庭一起,集体出面问国家借粮救急。副食品同样稀缺,一年到头靠自己饲养家禽来开荤腥,有时食品公司还要向农户征收鸡鸭和禽蛋去投放市场,让居民凭票购买。可是,我们自己也舍不得食用,只有等到家里来个客人,用几只鸡蛋或鸭蛋简单招待时一起吃,在春节也只有杀一只鸡或鸭来过年。多数农民饲养鸡鸭,是为家里有着重大事情来了客人招待之用。也有的家庭饲养家禽让它生蛋,然后与居民换些粮票和煤制品票等。
    40年前的穿,有句俗语“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体现了那个阶段平民百姓穿衣情景。从我有记忆起,全家六人穿衣由生产队每年在棉花收获季节,按政府规定留出少量棉花统一送往当地加工厂去脱籽,脱籽后再按农村户口每人分配几两棉花。棉花拿回家后,接下来的工作全部落在母亲身上。母亲先利用晚上和下雨天不出工的时间,抽空把棉花用纺纱车摇成细细的纱线,等棉花全部摇成纱线,再根据颜色需求,纱线分好,拿到染坊店染上各种颜色。染色结束纱线需全部上浆,纱线上浆,目的是让纱线牢固,在织布时不容易断线,这些工序结束,再开始用自己家里的织布机来织土布。由于布料杯水车薪,每年请裁缝师傅为家人做新衣时,把哥哥、姐姐穿下的旧衣服重新缝补,让我与下面两个弟弟穿。1976年冬天,我穿着哥哥与姐姐穿过的破棉袄去安亭中学报到读高中,第一天报到去晚了,全班同学已经在听班主任讲话,当我走进教室解开外套在棉袄口袋里拿出入学通知单时,穿在身上的破棉袄被全班同学看见,数十双眼睛全都盯着我,我很尴尬。其实,我的穿衣真实反映了在物资匮乏时期老大穿新、老二穿旧、老三穿破、老四补丁落补丁的市民生活方式。
    40年前出行、交通极为不便,走亲访友或外出购物基本靠双腿步行。那时自行车稀少,如果有一辆永久牌或者凤凰牌自行车是非常时髦的。关于此事,我有着切身体会,1970年代末,我顶替父亲到嘉定五金燃料公司工作,由于公司掌握全县自行车分配供应,近水楼台先得月,为了照顾职工上下班方便,上班第二个月公司就给我一张自行车票。等到星期天,我约上女友欣喜若狂跑到五金商店购买一辆永久牌28吋自行车。两人骑着新买的自行车回家,马路两边的行人个个盯着我伲俩看,女友心里更是乐滋滋。到家后左邻右舍也都来看新奇。有个邻居问我岳母,自行车票哪里弄到的呀?岳母回答,是女婿单位发的,在场七八个人全部朝我看,我即刻面红耳赤,有些不好意思的感觉。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向全世界发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如今我看到40年来的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成绩,心潮澎湃。心想,我伲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会有翻天覆地巨变的今天。我手捧《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回顾与思考》,想到这位今年已经89岁的高尚全老师,仍然朝九晚五坚持在工作岗位上,他就是希望能够帮助新时代的改革开拓者有更多的经验可以借鉴,有更多的方法可以适用。改革是他这一生的追求,也是他这一生的牵挂。愿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蒸蒸日上,直到永远。
                         (作者系嘉定区安亭镇沁乐佳苑瑞立集团上海总部员工)

                               荣获2018年上海“农家书香”征文活动二等奖

Copyright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农家书屋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101624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