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余名复旦大学历史系本科生在陈雁教授带领下,对本市20名荣立过一、二等功(或相当荣誉)军休干部进行面对面访谈,按口述历史专业要求,汇编成20余万字史料集《戎光印记》,近日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在复旦大学首发。
作为“上海军休干部口述历史系列”首部,《戎光印记》书写的多位军休干部中,有参加过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的马振甲、“南京路上好八连”命名期间的指导员王经文、1958年被总政治部授一等功臣的杨列章、1967年击落美军F4战机的王柱书、被誉为“中国式保尔”的钢铁战士王琦等。
为抢救珍贵史料、弘扬革命精神,充分发挥军休系统红色资源对当代青年的教育引领作用,2021年3月,市军休中心与复旦大学历史系启动军休干部口述历史项目合作。通过面对面对话,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学生得以亲身触摸鲜活的历史,于史学研究的实践中接受了生动的红色教育。通过《戎光印记》的出版,军休干部先进典型的光荣事迹得以留存传播,为全社会开展红色教育提供珍贵教材。
如今,20名军休干部中,有1名已因病离世,其余军休干部中90岁以上的3人,最高龄的95岁。
书中记录了多位军休干部的当兵经历和体验心得。恰如刘琦在书中所说:“无论平台大小,就看自己怎么钻研。别把当兵当成舞台,就把它当成一次锻炼的机会,就很好,起码在意志上得到培养。我从小就去部队,进去锻炼,去的时候,像娃娃一样很嫩很幼稚,尽管成长得比较慢,成熟得比较慢,但毕竟在成长,而且事实说明我成长得还不错,还没有长得歪歪扭扭,还是一棵笔直的树,不敢说参天,但是一棵树。所以当兵很好,应该去,有这个机会应该珍惜!”
首发式上,市军休中心主任崔宗胜和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主任黄洋从不同角度对项目进行总结。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军休服务管理处处长龚平向复旦大学赠送由19名受访军休干部签名的《戎光印记》,来自崇明区的黄凯辉代表军休干部向复旦大学历史系学生赠书。来自虹口区的军休干部王强,代表参加口述历史项目的军休干部发言,表达了今后将继续老有所为、发挥思政引领作用的决心。学生代表李思玥在发言中总结参加口述历史项目中收获的感动和成长,表示将带着军休干部身上的闪光精神继续前行。
正如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严玉鹏所说,“军休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一座蕴含着闪光精神的红色富矿……把他们的历史记录下来、传承下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未来将进一步发挥军休干部政治优势,链接更多社会资源,筑牢退役军人思想阵地、为全社会思政教育贡献应有的力量。”
《戎光印记》主编、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口述历史研究中心主任陈雁,上海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马军,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基层政治工作系副主任吴庆龙,复旦大学出版社编审、《戎光印记》责任编辑史立丽等,从政治工作、史学价值、社会意义等角度对《戎光印记》给予肯定。认为该书搜集整理了宝贵的军史资料,也通过口述历史实践教育培养年轻学生,是值得复制和推广的育人经验。
据悉,活动由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和复旦大学指导,由市军队离退休干部活动中心和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