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海新闻出版网站

读书园地

好书·新书 |《被推迟的约会》回溯早年的乡村生活,在旁人熟视无睹的地方发掘诗意

发布日期:2024-01-23 分享

《被推迟的约会》

黄家光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4年1月

作者简介:

黄家光,男,1991年生,浙江遂昌人。华东师范大学哲学博士,温州大学人文学院讲师。入选浙江省作家协会新荷计划人才库(2021)。主要从事西方现代美学、现当代汉语新诗的研究、教学工作。曾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新诗评论》等发表论文;在《文艺报》《文汇报》《解放日报》等发表评论;在《星星》《青春》等发表诗歌。


内容简介:

本诗集分为如下几个板块:父辈故事仗剑天涯爱的多重奏哲学游戏。“父辈故事”是对父亲因病辞世的回忆与悼念。根据父亲年轻时候的故事以及父辈(包括叔叔伯伯、舅舅等)人的往事写成。他们多为农民,后来又多成了农民工,在时代洪流之中沉浮,辛劳一生。书写和记录的这一批人,从中我们能看到时代,也能看到永恒的人性。其他的版块,写作者在不同地方读书、生活、旅游的经历。作者老家“彭村”是典型的浙西南农村,后来求学的小学、初中在小镇,高中的县城在遂昌,本科在普通城市临海,硕士、博士在大都市上海,如今入职温州大学任教。作者把中国大地上的风物,留在记忆中,留在诗中,也有对于身边事物的感触,以及对人如何生存于现代世界的哲学反思。作者有意构造一个系列,抒写从偏远农村到大都市的连续光谱和这一代人的诗性认知。


编辑推荐:

1. 近取诸身,随物赋形,在旁人熟视无睹的地方发掘诗意。

2. 不断地回溯过去,回溯早年的乡村生活,从对于当代诗而言已相对陌生的农耕经验中接引诗泉。

3. 把中国大地上的风物,留在记忆中,留在诗中。


名家点评:

宋琳(诗人)

读黄家光的诗集《被推迟的约会》,我大致的印象是质朴、机趣、直接、悲切。看上去写得较随意的诗,如《登高》和《无题》系列,恰恰在善断处,颇得废名的心法,即近取诸身,随物赋形,在旁人熟视无睹的地方发掘诗意。我惊讶地发现,他还那么年轻,记忆却已十分“苍老”,也就是说,他本可以利用知识视野,带着更多书卷气去开拓想象中的言说边界,或在城市感性中建构具有现代特征的情感/想象共同体,相反,他不断地回溯过去,回溯早年的乡村生活,从对于当代诗而言已相对陌生的农耕经验和土地上刍狗般的生死中接引只属于他的“个人的诗泉”,这是一种美学的冒险,需要相当大的勇气。



杨铁军(诗人、翻译家、鲁迅文学奖得主)

黄家光的诗有一种洛威尔式的私密性和淡淡的感伤底色,但在他的笔下,一切都能获得不是解决的解决,挣扎也罢,绝望也罢,都在语言中获得了平衡。在好几首诗中,他都展现了在不可能的绝境,用反观自身的一瞥,来获得澄明的超凡的把握能力。那一刻是非常动人的,这也许和他的哲学训练有关,也许和他的天性有关,但足够体现他自觉的诗学意识。



钱文亮(上海大学教授、评论家、诗人)

家光学哲学学到博士,但又生长在讲究日常色相的江南,他的诗歌也就常常上穷碧落下黄泉,在形上形下之间张力沛然,每每有超人之奇思、过人之妙想,同时会显露出些许笨拙可爱的书卷气。而兰波振聋发聩的“我是他人”的现代 “自我”观也为家光不断开拓现代生命的丰富经验和无限诗意空间,提供了汩汩不尽的诗学动力。另外,“时间”以及对于“时间”的异常敏感与多维度进入,使得家光的诗歌往往能奉献出完全重构的现实,熟悉而陌生的语言现实。家光的形象常常让我想到大诗人穆旦,圆圆的脸庞,圆圆的笑意盈然的眼睛,仿佛没戴眼镜。家光也和穆旦一样,热情地投身于当下人生“火热的熔炉”,尝试在其中锻造汉语的魔法石。



(本文节选自微信公众号:书香上海。有删改)


Copyright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农家书屋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101624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