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上海新闻出版网站

读书园地

征文作品展示丨品中华经典

发布日期:2024-01-30 分享

(2023年上海“我的书屋·我的梦”征文展示--中学组)

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留下浩如烟海的经典名著,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是经历了历史潮流的大浪淘沙最终沉淀出来的真金。

我从4岁开始读儒家经典,《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初读不知其义,但是慢慢读得多了,也就渐渐似有所感。喜欢上读书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就好像一颗深深埋藏在土里的种子一点点被雨水浸润,慢慢的在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里发芽,虽然又小又脆弱,但的确在生长。

我很喜欢文字,它美的不可方物,它可以表达很多事情,让人在心里产生共鸣。在第一次读到鲁迅先生的文章后,我看见他对于封建思想的批判,第一次对经典文学产生了质疑。他批判封建孝道,而孔子则鼓励子女孝顺父母;他批判封建礼教,而孔子却渴望礼乐复兴。二者相背而行,却都是我敬重的人,都是文学经典大家,我不知如何是好,信也罢不信也罢,总是觉得矛盾,令那时的我深深困扰。

偶然的一个契机,我又一次重读《论语》,那些以前觉得不解亦或是有些迂腐的话渐渐明了起来,孔子推己及人,以仁为本,和鲁迅所批判的“残酷的儒”“虚伪的儒”并无联系,那他所批判的又究竟是什么呢?孔子的五德怎又变为了“吃人”的怪物?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所有人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主张以礼冶国,用礼节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主张仁治爱人,用仁德来感化和爱护人们;主张德治爱民,用德行使人们心悦诚服。又怎么变成了统治者剥削民众的工具?

鲁迅针砭时弊,力图唤醒那些“昏睡”“麻木”的人;他重视立人治人,将育人立为人生第一要务。从根本而言他们二者追求是相似的,他们都生长在动荡的年代,都是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家庭都是由小康到困顿, 都体会过世态炎凉都将教育事业看做人生首要目的,孔子所代表的“旧”经典,与鲁迅所代表的“新”经典并没有背道而驰,区别在于对主流和统治思想的旧思想旧文化的抗击,鲁迅的思想也是在孔子的文化遗产中碰撞、剥离出现的,他反抗的不是孔子的儒,而是那些被士大夫所篡改歪曲“变异的儒”。

鲁迅和孔子是代表性的中华文化名人,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都被誉为伟大的思想家,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们都没有停止思考,没有停止对真理的求索,他们所做的事恰恰证明了历史的连贯性。

明白了这点,我也终于分清中华经典“新”和“旧”的关系了。没有什么是新的,也没有什么旧的,重要的是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不应该抛弃了被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而是在他的基础上加以思考,传承也能够创造进步。

同时也体悟到思考和辨证的重要,在尝试理解经典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困惑和质疑,不要停下,不要害怕,只有勇于探索,善于发现,才使得我们真正的理解经典的意义。

 

作者姓名:初芙冉  

学校:上海市松江区佘山外国语实验学校  

年级:8年级

书屋所在地:上海市松江区佘山镇佘北大区居委

指导老师:杨静远



Copyright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农家书屋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101624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