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我的书屋·我的梦”征文展示--中学组)
从小到大,爸妈总想把我养在蜜罐里,一面希望我热爱科技,一面又怕我太依赖科技,所以总是反对我玩电子产品。这种矛盾使我从小听了无数遍的“多读书,多读书”,不胜其烦。这样的督促,一度让我离书越来越远,差点让我错过了整个世界。
六年级的我,从懵懂走向憧憬,从惬意走向繁忙。课余时,我拿起那些以前并不在意的书,一下子跌进了人类思想的海洋。《童年》便是我在这斑斓海洋中遇到的第一朵浪花。那些散发着光芒的文字,记录着阿廖沙曾经的苦难,也描绘了人性的光辉。它们组成了一幅幅画卷,强烈地吸引着我,既让我悲伤痛苦,又让我迫不及待地要往下读。我一口气读完了整本书,课休的间隙、午休的空档、出行的路上,我从不甚理解那些遥远的苦难,到揪心于阿廖沙的命运,我感受到了悲凉、愤怒、爱与恨、追求和勇敢。我第一次明白书是通向另一个世界的大门,我明白了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书籍是大地的阳光,是鸟儿的翅膀。书籍带我在高远天空上飞翔,在苍茫大地中游走,在辽阔大海里寻宝。
一次活动中,我参观了外冈游击队纪念馆。之后当我再次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狼牙山五壮士》、《七律?长征》,才明白如今普通的日子是无数战士在血雨腥风的战场上用生命换来,才明白那抛头颅洒热血的身躯化成这不朽的铜像是何等的壮烈。书中的字符,再也不是简单的文字,而是一个个时代的更迭,一次次精神的传承。我深深感叹折服,带着崇高的敬意,我在心中一次次朝革命前辈敬礼。
在同一片苍穹下,革命前辈曾经抛头颅洒热血的地方,变成了科技和文明的热土:安亭北站驰骋着通往全国的高铁,新源路上奔跑着无人驾驶汽车。“我嘉书房”是我最喜欢的地方。读《地道战》,我仿佛置身于各式各样的地道,和抗战军民一起搭掩体、挖陷阱、纺纱车、拿武器,英勇地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扫荡,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奇袭。读《中国科学家——袁隆平》,看到中学时代的袁爷爷“举手提问为什么负数乘负数得正数”时,我也好像坐在那间教室,用惊叹的目光盯着那位少年,连连点头附和道:“为什么,为什么呢?”少年袁隆平就如现在的我一样,有倔强、有理想,我既深深地敬仰他、热爱他,又觉得他离我是那么的近。最让我喜欢的还是《这就是疫苗》,书中图文并茂地向我们讲述了人类与病毒斗争的一个又一个故事。我突然觉得儿时那小小的疫苗接种本上的每一个印章,都是人类与病毒斗争的徽章。从“牛痘”的发现到mRNA疫苗的发明,让我惊叹人类的智慧,感谢医疗工作者的努力。我也在这些神奇的科学故事中,感受到了科学的力量,不禁想要投身于医学的学习中。
我如一条小鱼,在书籍的海洋中的自由遨游,书籍为我开启了通往古今中外新世界的大门,让我在其中徜徉徘徊,我收获了内心极大的满足。当我翻开一本本书时,终于理解了父母一遍遍的“唠叨”。在寂静的时刻,一本本书在书屋中展开,那闪闪发光的思想,引领着我走向无数作者期盼着的光明未来。
作者姓名:赵欣妍
学校:上海市嘉定区震川中学
年级:6年级
书屋所在地:嘉定区安亭镇
指导教师:郑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