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8月21日专电(记者孙丽萍)为期一周的2012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21日落下帷幕,但不尽的书香依然弥漫在上海的大街小巷之中。
统计显示,在平均高达三十五六摄氏度的高温酷暑中,上海书展迎来了32万人次中外读者,销售码洋逾6000万元,创下新的纪录。
聚会
书展是作者和爱书人的聚会。本届上海书展上,300多位著名学者、文坛名家云集上海。
大卫·米切尔、邓索恩、阿刀田高等外国作家,莫言、王安忆、刘震云、毕飞宇等茅盾文学奖得主,张大春、苏童、阿城、陈丹燕、朱天心等华语文坛名家;张维为、葛剑雄、张军等著名学者……书展上的名人之多、与读者距离之近、之美,令人们感慨“书展也像影展一样要‘数星星’”。
海内外群贤毕至,并不是为了推销自己的书籍,而是为了传播文化、碰撞灵感。在书展400多场次的文化活动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天天有精彩的论坛”,让求知若渴的读者、市民来不及“赶场”。“听论坛”和“追星”一起成为城市文化风景,让这座城市每天都有了“文化兴奋点”。
思想
“影像跟文学住在隔壁,只是隔了一扇门,可以自由进出。”……在书展上,中国作家苏童、莫言、吴念真和英国作家大卫·米切尔、日本作家阿刀田高共论“影像时代的文学与写作”,谈笑间妙语连珠。
“在当下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中国表现出远比西方国家有效的应对能力,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经济稳定器’。”“中国模式将进一步完善而走向更大的辉煌。”张维为等知名学者在上海书展上纵论中国发展转型经验,驳斥一些西方媒体的“中国崩溃论”。
与香港书展、台湾书展并称华文世界三大知名书展、被誉为“中国最美书房”的上海书展,它并不定位于简单销售图书,更看重的是文化的交融、思想的表达、创意的碰撞。
“上海书展致力于提升文化品位,让公众发现和认识阅读的价值,并且给予学术活动最高的尊重。”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朱咏雷说,上海书展日益提升海内外影响力的同时,也营造着城市多元化的阅读格局。
希望
从法国归来的著名青年钢琴家宋思衡在上海书展上“泡”了一天,连连感叹“上海市民阅读的热情远远超过想象,而上海书展的形式也和法国等国外书展几乎完全接轨”。
爱书、爱思考、爱阅读,是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高贵的文化品质。上海正在打造一座“阅读之城”。推动全民阅读、让书香365天弥漫全城,无疑是这座国际文化大都市最鲜明的文化追求之一。
“上海公众阅读的氛围值得学习和尊重。”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阎晓宏说,我国要推动更多城市举办像上海书展这样有影响力、有文化品位的全民阅读活动。
书香四溢的阅读,不仅仅是风景,更是文化发展繁荣的希望所系。在本届上海书展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举办实体书店生存与发展座谈会。与会的实体书店负责人纷纷表示,开卷有益的阅读不会过时,“城市的长明灯”实体书店不会消失。
上海新华传媒总裁王力为说,实体书店正步入“转型之年”,不再困守少数精神贵族的领地,将努力为大众打造亲近书籍、放松灵魂的“城市文化驿站”。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方世忠说,2013年上海书展将迎来创立十周年庆典,一方面要让书香“飘向全国”,另一方面要让实体书店成为书展上最耀眼的明星、最美丽的风景。
来源:新华社